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公司动态
公司动态

"第三方检测机构为企业装上辨别真伪的眼睛"

发布日期:2014-10-20 14:34:47

 

        蒋平平教授呼吁塑企转型升级要借助第三方平台
 
       在20世纪30年代末,能够代替金属和用于制造新产品的热塑性塑料开始流行,从此塑料产品的开发和使用得到迅速发展。对于中国来说,目前整个塑料行业已经走到了如何实现产业升级转型的关口。据统计,目前业内的优质企业数量不超过10%,如果产业的结构调整单单靠稳定优质企业为基础,那么其他九成以上的企业都将面临着产业升级的困境。
 
       因此,通过建立高端的生产技术、优质的信息资源简历第三方技术检测和服务平台,可以更快地让行业内的中小企业实现高新技术应用,从而促进产业的快速升级。这不仅承载着重大的社会意义,更为成千上万的塑企装上辨别真伪的“眼睛”而赢得商机。
 
       塑料行业内“不能说的秘密”
 
       “原材料参差不齐,而且并不一定货真价实,肉眼看不出来,检测也不是每批都会检,一开始送的是好的,下一批就变成不好的。”目前在东莞做原料供应的老板宾雅华,原来也曾投资上千万开了一家做塑料制品的小工厂,月产500吨左右,对这个行业长期乱象,让宾雅华感到难以信任,最终在去年结束了塑料厂的生意。
 
       “做出口的产品,如果按照欧盟的标准,重金属超标大多数就因为是原材料掺了假。”做润滑剂生意的罗先生告诉记者,他的朋友在深圳经营一家做电线电缆上市企业,产品出口欧洲,有一次货运到了欧洲才发现出了问题,一查原来是稳定剂掺了假,“毫无办法,对方索赔600万,来回的运费高昂也不可能退货,只能就地销毁。”
 
       据了解,2006年轰动全球的美泰玩具召回事件中,佛山玩具厂老板无以赔账、上吊自杀的事件,据业内所知也是其中一个原料黄色粉,遭遇供货商掺假,从而造成的苦果。
 
       以上种种触目惊心的乱象,惨烈的教训和代价,是大多数塑企老板心头难以表达的痛,而这些乱象背后的原因,更成为了业内公开而心知肚明的“不能说的秘密”。
 
       监管漏洞塑企转型升级不易
 
       蒋平平作为中国工程塑料助剂委员会专家组专家,早在2008年就参与修订过全国的塑料助剂标准,但是他感觉这个标准执行起来非常矛盾,和国外相比管理不是很严。
 
       除了他提到过的轻工部不复存在的原因之外,还存在着地方监管者不够“懂行”的原因。工商部门面对假冒伪劣塑料,在管理和鉴定上感到相当无能为力。
 
       东莞打工仔杨席兵在塑料行业混迹多年,已经是工程师。他向当地工商所反映买到假料的情况,当时获得的回复是:“你说你买到假料,也没有一个标准,没有一个权威机构出来说你这种料就是假料。” 行业乱象触发他写了一篇名为《建议设立东莞市塑料行业产业升级转型平台》的网络论政文章,2月底获得省政府“南粤智多星”金点子奖,他提出在东莞市政府的支持下,由北京化工大学出面联合东莞地方龙头企业,建立一个塑胶产业升级转型平台。
       然而嘉奖归嘉奖,他发现执行起来并不容易,虽然得到地方政府的声援支持,但是由于利益格局问题,在有些部门也存在阻力,这个点子暂时难以付诸实际。
 
       第三方检测平台助塑企转型升级
       “东莞作为珠三角地区一个主要的塑料生产重地,尤其珠三角又是全国塑料行业生产应用的集中地区,东莞的问题也是我国塑料行业的一个缩影。”据蒋平平教授了解,东莞建设塑料产业平台,在政府未动的情况下,已经有企业先行了。
 
       高盛科技园已经有东莞首家PVC塑料领域的综合服务机构成立,这家名为盟大的公司可以为企业提供检测服务和技术服务,企业老板李实也是一个从塑料行业愤而转行的人。
 
       “我们想要做成平台化的第三方服务机构,一站式解决塑企的所有问题。”李实的公司目前有60多人,去年开始在东莞塑企做推广,以市场行为先行建立杨席兵理想中的平台,他研过东莞有两千多家塑料企业,一台检测仪器数百万,以每月1000元的价格为企业提供检测原料及助剂的服务,1500元提供配方设计、工艺流程的配方服务,对于无法购置机器的企业来说也是一条路子。
 
       除此以外,李实所建立的全国首个PVC塑企服务中心还包括电子商务服务,旗下的PVC塑料网(http://www.pvc123.com)采用“商情信息+行业资讯+综合服务”的线上线下服务模式,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,目前已成为PVC塑料行业内垂直型的门户网站。
 
       蒋平平呼吁:“第三方机构为企业装上辨别真伪的眼睛,政府应重视这样的新型企业发展,它就像一个阀门真正保障消费者的权益,政府的正确引导能促使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。”

文章关键词: